黄河落天走东海,
万里写入胸怀间。
这是李白《赠裴十四》中的一句诗。我脑海中仿佛出现了那条“几”字形的黄河,滚滚东流注入太平洋。
几千年前,黄河,这个中华民族的摇篮,用她甘甜的乳汁哺育了半坡原始居民,灿烂的华夏文明由此开始了。无论是石器文化还是青铜文化,都发源于黄河流域。
“河的两岸有许多城市和城堡,里面住着大批的商人,从事广泛的贸易活动,临河域生产生姜和大量的丝绸……(《马可?波罗行纪》)”元代的黄河,无疑是繁华的。可以在脑子里勾勒出这样的画面:黄河两岸,车马不绝,行人接踵;酒亭客舍林立,帘幌迎风高挑,茶肆酒馆排列相间;市集兴旺,热闹非凡。路过的仕宦商贾,文人墨客,无不触景生情,留下许多抒情名句。
黄河本身也具有独特的魅力。她奔流时是那样的汹涌澎湃,于是有了“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,奔流到海不复回”“黄河远上白云间”……那该是怎样的一种美啊!
除此之外,古老的神话传说,朗朗上口的歌谣,都为黄河镀上了一层浓浓的文韵。
那辉煌的时期是属于黄河的,也是属于万千中华儿女的。
辗转到了抗日战争时代。“风在吼,马在叫,黄河在咆哮,黄河在咆哮……”那血雨腥风的日子里,黄河边是隆隆的炮声,撕心裂肺的呐喊声;多少战士血染黄河,多少雄伟悲壮的历史画卷似乎又浮现在我眼前。在风云变幻的岁月,黄河咆哮着,怒吼着,但她仍然一往无前地向前奔流着。这些并不能磨去黄河母亲的建议,相反,她激励着数万中华儿女起来反抗,斗争。
黄河目睹了那些豺狼蹂躏国土的历史悲剧,但同时,在她身边也演绎了英雄儿女抛头颅,洒热血的动人画面。
任凭漫长岁月的流逝,任凭战火硝烟的摧残,黄河,我们的母亲河,像一个举人,引领着坚强的中华民族,走得更远,接受更多的挑战。
黄河,黄河!